生态环境部:持久性有机污染物(POPs)监测纳入全国环境监测体系

2020-06-05 02:58:58 admin
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2日介绍,我国高度重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污染防控工作。下一步,生态环境部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纳入全国环境监测体系,并持续推广应用相关科研成果,不断提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和水平。

2020年6月2日,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2019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监测。会上有记者问: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也受到关注,我们目前对有机污染物监测情况是怎么样的?如何监测有机污染物?柏仇勇介绍,持久性有机污染物(简称POPs)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,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。我国现行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的标准主要有四大类(分别为有机氯农药类、多氯联苯类、溴代阻燃剂类及二噁英类),共计25项标准,涉及18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。柏仇勇表示,我国高度重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污染防控工作。上世纪80年代,就已经对水体和土壤中六六六及滴滴涕开展了监测,并逐步拓展到对环境中多氯联苯、二噁英、溴代阻燃剂及全氟化合物的监测研究。2010年以后,围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多项专题监测研究,如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“POPs区域污染现状和演变趋势”、国家环境保护公益行业科研专项“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管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”等。2015年,“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区域运移及演变趋势研究”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。